顺盈

你的位置: 顺盈 >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我国对美出口减少,已跌至美国进口国第四!是好兆头还是坏结果?
发布日期:2024-06-08 00:14    点击次数:172

2009年,中国一举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商品进口大国,并将这个位置一直延续到2023年。

直到去年,中美贸易往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直线下滑,中国也由美国第一进口国跌至第三进口国。而在最近,中国海关又公布了2021年1~4月的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同比下滑1%,为1519亿美元,进口额545亿美元,下降5.7%,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同时美国也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提到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同比下降1.9%,仅有1027亿美元。双边贸易的持续下跌,导致中国在美国进口国之中的位次也在不断下降,已经排在了三名开外。

中美贸易一落千丈,是中国的问题还是美国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而美国现今前三大进口国又分别是谁呢?

中美贸易下滑真相

2009年~2023年,中国一直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国,当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总额,甚至占到了美国全年进口总额的16.3%,顶峰时期的2017年,这个甚至提升到了21.6%,当时的中美贸易可谓说是如火如荼、繁荣昌盛。

直到202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前五个月,美国进口中国商品总额同比下降24%,跌至1686亿美元。双方贸易总额为20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数据直观说明,中美贸易巅峰已经一去不返,这是经济周期、贸易规则多种因素造就的成果,但地缘政治是最关键的主因。

在中美贸易鼎盛时期,双方的贸易存在着高度互补性。中国处于发展初期,依靠低廉高效的大规模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招商引资,是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而美国科技领先、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双方各取所需开展贸易往来,中国也顺理成章的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国。

但当时中国贸易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都是芯片、电脑等高科产品,而中国却只能为美国出口能源、手工业以及一些工业制品,这决定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体量要远超进口,美国也会因此保持大幅的贸易逆差。

就比如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为4298亿美元,进口为1539亿美元,贸易逆差足足高达2735亿美元。这是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因为中美统计方式的差异,如果按照美国商务部统计,双方的货物贸易逆差足足达到了3752亿美元。

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敏锐察觉到,如果长期以往,中国的经济水平会一日千里,而美国的利益则会加剧流失。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下,中国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特朗普在执政期间,提出了脱钩战略,动用政治手段来打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朗普认为,中国近些年来崛起的核心在于经济发展,这种一日千里的增长势头将促使中国在国力上超越美国,重塑国际格局,直至终结美国霸权。

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又在于和世界市场、技术的完美对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这个特征就更加显而易见。因此特朗普认为,想防止中国崛起,就要在经济上做文章,想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就要切断中国与国际世界的经济联系。

然而美国已经有些后知后觉了,因为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早已与美国和全球高度融合,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贸然脱钩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于是拜登执政后,将脱钩替换为了“去风险”。

特朗普当时的打压政策,主要包括禁止微软、英特尔、ASML等科技巨头对华出口芯片与光刻机,以及对中国商品增加25%上下的关税。而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的去风险策略,主要包括两种含义:第一是在高科领域建造小院高墙,彻底切断中国对外的科技交流,以此维护美国自身的科技优势。

第二就是在经济贸易领域所实施的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政策,意在将一些重要产业链从中国移除,以此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无论是特朗普的脱钩,还是拜登的去风险,二者实则同源共流,目的都是为了在产业链上去中国化,在全球建立两个互联平行的市场体系。

美国的如意算盘奏效了吗?从简单的经济数据上来看,中美的双边贸易总额的确大幅下降,美国也找到了替代进口国并完成了一部分产业链转移。但就更深层次的角度而言,中美贸易脱钩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伪命题。

就像以马斯克为首的一众美企高管近些日子来密集访华,对于这些企业家而言,中国永远是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投资地。而引用美国经济学家格雷瑟的一句名言: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要比政治决策更有影响力。

美国的前三进口国

中美贸易的下降份额不会凭空消失,它们只是被美国转移到了其他国家组织,其中又主要集中的欧盟、加拿大、墨西哥。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能源出口遭受严重制裁,欧盟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通道也几乎被切断,美国则趁机得势,一举抢占了俄罗斯丢失的市场份额。

但相比之下,美国的石油出口价格要更加昂贵。为了弥补与弥补欧盟,美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号召国内企业进口欧盟商品,同时将木材、日用品以及多种商品的进口都转向欧盟。在双向奔赴之下,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往来越加密切。2024年第一季度,欧盟凭借1444亿美元的对美出口总额,稳坐美国第一大进口国位置。

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增长,同样要从俄乌战争开始谈起。加拿大国土广袤,自然资源储量极其丰富。2022年俄乌交战后,美国在两年内向乌克兰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军事物资,美军工复合体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他们日以夜继的生产各制式武器,对于原材料和设备的需求也更加庞大。

加拿大作为美国矿物资源、机电和运输设备的主要进口国,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深入,自然也是获利颇丰。2023年10月,加拿大单月向美国出口未锻轧铝15.5万吨,同比暴涨36%,而这也是只近些年来加美贸易的冰山一角。

今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凭借1034亿美元的对美出口总额,一举超越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进口国家。

排名第二的墨西哥,如果说欧盟和加拿大在一定程度上是俄乌战争促成的无心之举,那墨西哥则是美国钦点的低端产业承接对象。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决定将中国的低端产业链全部转移至墨西哥,特斯拉、福特等美企纷纷响应号召,在墨西哥兴建工厂。在政策的推进下,墨西哥与美国的贸易总额飞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的对美出口总额高达1209亿美元,高居第二。

美国看似如愿以偿,成功让墨西哥替代中国成为了第一工厂,但实际上许多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商品,都源自于中国制造的半成品,它们只是被墨西哥工厂二次代加工,再打上本国品牌标签,最后转销至美国而已。墨西哥扮演的其实是二道贩子的角色,从中赚取一点利润。

美国千方百计的减少与中国贸易往来,妄图以此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减少对华依赖。但今年前四月,中国外贸出口总额高达13.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7%,强劲增势无人能挡,美国的脱钩政策,最终只能反噬自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