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盈

你的位置: 顺盈 > 关于顺盈 >
关于顺盈
1982年卡扎菲访华,与邓小平谈话傲慢无礼,邓公四字回应尽显风范
发布日期:2024-09-09 12:55    点击次数:102

诸葛亮有言: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与恃才傲物的人相比,谦逊有礼的人会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尊敬。

当卡扎菲与邓小平同处于一个画面时,他们二人就像是一个对照组——前者自命不凡,后者虚怀若谷。

为何会对二人有如此评价呢?

这得将时间倒流至1982年10月...

(邓小平与卡扎菲会晤)

1982年,时任利比亚领导人的卡扎菲,首次来到了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尽管卡扎菲此次的中国行很短暂,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让我方人员感到头疼与不满。

不仅如此,卡扎菲在面对邓公时还表现得相当傲慢无礼。

卡扎菲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我方人员对其如此不满?

面对卡扎菲的傲慢,充满智慧、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小平同志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卡扎菲访华中的“插曲”

一国元首到另一国进行访问前,双方都会商议好固定的行程路线。

按照原计划,当时卡扎菲访华时,会乘坐专机先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进行短暂停留,然后再飞去北京。

我方接待人员到乌鲁木齐机场苦苦等待卡扎菲时,谁也不会想到,卡扎菲的专机并没有按照原计划降落。

卡扎菲竟临时更改航线,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我国西南边境上空。

要知道,此举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为,若不是卡扎菲及时表明身份,他们一帮人所乘坐的专机,很有可能会被当做入境的敌机击落。

而这并不是卡扎菲在国事访问时第一次表现得无厘头。

四年前,卡扎菲曾夜访苏联,同样是乘坐专机突然出现在苏联上空。

被国土防空军(苏联于1948年建立的独立军种)发现后,卡扎菲也没有丝毫波动。

(勃列日涅夫和卡扎菲)

飞机安全降落后,卡扎菲直言要立刻见勃列日涅夫。

可此时已是深夜,勃列日涅夫早已休息,只有等到次日才能回见卡扎菲。

只听卡扎菲专机的舱门“啪”地一声关上了,苏联外交官们一时不知所措,期间,几名利比亚官员不断地把博尔诺米矿泉水,成箱成箱地往卡扎菲乘坐的专机上运送。

一众苏联外交官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不知所措地瑟瑟发抖。

两个小时后,眼见勃列日涅夫的身影还没有出现,卡扎菲直接关上舱门,留下了一群惊愕的苏联官员,飞走了。

而此次卡扎菲访华,我方人员有心理准备,虽然难免感到意外,但还不至于慌乱。

然而,卡扎菲访华的“作妖”之路才刚刚开始。等卡扎菲安全进入我国境内后,又一变数出现了。

卡扎菲不满意我国政府只是派出部长级别的官员去迎接他,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级别政府人员的接待。

为了能让此次外交活动顺利进行下去,我国政府最终派出了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阿沛·阿旺晋美。

当载有卡扎菲访问团的三架飞机出现在北京上空时,我方人员联系了专机,想要知道卡扎菲是否在第一架飞机上。

而得到的回复却只有“不知道”三个字。

为了不让卡扎菲有机会再借题发挥,阿沛·阿旺晋美决定从机场贵宾室来到停机场前等候。

(阿沛·阿旺晋美)

只见第一架专机落地后,戴着黑毡帽、披着大袍子、踩着皮拖鞋的卡扎菲便出现在了飞机舱门口。

但当礼宾司的人看到在卡扎菲后面两架飞机上走下来乌压压一群人时,便面露难色。

因为这群人并不都在规定好的人员名单上,有的人就连护照都没有带着。

光是统计人数、记录信息、安排入住就费了好大的精力,且一时半会也不一定能整理清楚。

卡扎菲访问团的这三百多号人给礼宾司带去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国外领导人来访必然是要举办国宴的,因为卡扎菲带来的人数过多,请贴上只好不写姓名,只写桌号。

等到两国参会人员进入宴会厅时,卡扎菲身边的八位女保镖就会猛冲进去寻找最佳位置。

其余的利比亚人员也不会按照请帖上的桌号就座,全凭自己的喜好,想坐哪里坐哪里。

这让我方参会人员站在本应是自己的座位前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无奈,最后大家只好都随机而坐。

礼宾司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过后,已经对卡扎菲的随性逐渐适应了,但还是被折腾得够呛。

由于卡扎菲并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基本上是饿了随时去吃,这让钓鱼台国宾馆的大厨们精神格外紧绷。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天晚上已经零点了,卡扎菲一如既往地临时派人通知后厨工作人员——卡扎菲要给他的女保镖过生日。

厨师师傅忙活了大半夜,做出了一大桌美食,以及一个大蛋糕。没过几天,心神交瘁的厨师师傅血压猛飚,累倒了。

当卡扎菲与邓小平同志正式会面时,他的表现令很多我方人员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卡扎菲究竟有多傲慢

会议中,卡扎菲表示希望能与中国进行援建,在修建人工河、修铁路、合作开发石油、建民用住房、铺设通信设施等方面达成合作。

这些项目零零总总算下来也有个200亿美元。

很显然,卡扎菲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来与中国交好的,但他言谈举止与此目标严重不符。

在整个会谈过程中,卡扎菲除了在坐下的时候斜楞了邓小平同志一眼外,其余全程都没有与邓小平对视着交流,且言语中充满了傲慢。

与人对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社交最基本的礼仪,可惜卡扎菲的观念中不存在“社交礼仪”这四个字。

他也并不是只针对中国。即便是被他视为偶像的纳赛尔,也常常受到卡扎菲的无礼对待。

有一次,卡扎菲心血来潮要去埃及见纳赛尔,而负责保护他人身安全的护卫队正在沙漠里集训,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

但卡扎菲坚持要马上见到纳赛尔,也没有提前给纳赛尔打个招呼,自己直接爬上直升机,飞到了开罗。

(纳赛尔)

纳赛尔被卡扎菲的“突袭”搞得很是烦躁,对旁人抱怨道:

卡扎菲就不能提前说一声再来吗?哪怕一次也行!

还有一年,卡扎菲同样是到埃及进行访问,时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因有一场演讲,不能先到宾馆接见卡扎菲。

卡扎菲就单方面取消了会晤,扭头飞回了利比亚,留下了一脸难堪的萨达特。

而面对卡扎菲的无视,邓小平同志没有像其他接待过卡扎菲的国家领导人一样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

邓小平同志全程泰然自若,面不改色,将话题始终围绕在两国合作事宜上。

即便在会议结束后,我方陪见人员想要替邓小平同志抱不平,邓小平同志也只是淡淡说了四个字:无需理会。

同样是无视,卡扎菲无视了邓小平同志的以礼相待,邓小平同志则是无视了卡扎菲的趾高气昂。

但凡不是像卡扎菲一样的人都能看出来,邓小平同志的表现与傲慢无礼的卡扎菲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稳重大气的邓小平同志足以让拥有格外优越感的卡扎菲自惭形秽。

很多人都很好奇卡扎菲为何行事做如此毫无顾虑,似乎什么都不怕,谁也不在意。

人,有实力就会有底气,也会有勇气,自然就会无所畏惧。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卡扎菲是个阴晴不定的怪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拥有绝对的实力和魄力。

卡扎菲的高光时刻

自从1969年卡扎菲执政利比亚以来,在他实行超大力度的改革后,利比亚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在卡扎菲领领导利比亚之前,利比亚曾是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之一,且被外国势力侵袭着,没有高度自治权。

利比亚绝大部分财富也被十一万意大利殖民者牢牢占据着。

在卡扎菲成功推翻王朝统治的第二年,他便将美、英两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全面撤销。

同年,卡扎菲以强硬的态度收回了利比亚境内意大利人和犹太人的居住区,并勒令意大利殖民者赔偿利比亚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殖民侵略战争中的损失。

1973年,卡扎菲还将利比亚的国外石油产业百分之五十一以上收归国有。

十年时间不到,卡扎菲就将控制着利比亚农业和手工业的犹太人以及意大利小业主,彻底赶走。

随后,利比亚所有的外国资产全都收归人民所有。

卡扎菲先是将石油产业的收入拿出一半来给全国人民分红。

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教育,提供医疗福利,建设基础设施,例如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除此之外,卡扎菲大力支持解放妇女运动,女性可以不戴头巾,也可以获得上大学的机会。

卡扎菲身边的8名女保镖的存在就是他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的证明。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曾在卡扎菲下台不久之前发表过一篇文章:

“利比亚人的生活水平在非洲大陆是最高的。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全非洲拥有最低的婴儿死亡率和最长的生命预期。

他40多年前从伊德里斯国王手中夺过权力时,全国识字率不足10%,今天这一比例超过90%”

卡扎菲对利比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应该得到所有利比亚人民的拥戴。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卡扎菲自登台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势力或明或暗地敌视着他。

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出自卡扎菲激进的外交手段和他“反美斗士”的形象。

倒下的卡扎菲

一直以来,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矛盾复杂且尖锐。

卡扎菲成为利比亚的领导人后,立刻就将美国的六千多人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

并宣布利比亚之前与美国签订的条约一律作废。

卡扎菲还曾尝试将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美国,但美国势力过于强大。

手里没有原子弹的卡扎菲是不能硬碰硬的。

为了搞到原子弹,1970年的时候,卡扎菲曾派利比亚的二把手贾卢德前来中国购买原子弹。

(卡扎菲)

但原子弹不是商品,周总理当场便拒绝了贾卢德带来的这笔生意。

因此,在1982年卡扎菲访华时,他很有可能介于当年的“被冷落”,才对小平同志态度傲慢的。

得不到原子弹,卡扎菲也不会就此罢休。

1977年,卡扎菲为了挑拨埃及与美国的关系,秘密计划了对美国驻埃及大使赫尔曼·艾尔茨的刺杀行动。

但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就从收买的一位利比亚官员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因而这次刺杀行动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面对卡扎菲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美国怎么可能不进行反击呢。

从1980年开始,美国因卡扎菲认可英国分裂组织“爱尔兰共和军”,认定利比亚是笼罩在黑色恐怖主义下的国家。

次年,美国总统里根执政后,便果断与利比亚断交。

1986年春天,美国更是出动了两艘航母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起了一场大空袭。

这一场空袭显而易见的目的便是击杀卡扎菲,然而卡扎菲毫发无损,倒是他的妻子和八个孩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卡扎菲不是个轻易吃亏的人,两年后的12月1日,他制造了轰动世界的“洛克比空难”,造成了270人丧命。

因为这件影响极其恶劣的事情,从1992年开始,利比亚遭到了联合国的全面制裁。

利比亚一下子陷入绝境,国家江河日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又回到了苦不堪言的状态。

利比亚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终究令卡扎菲吃不消。

为了打破困境,卡扎菲只能向美国寻求破冰。

2001年美国发生了9.11恐怖事件,卡扎菲第一时间向美国遇难者送去哀悼。

两年后,在得知美国即将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后,卡扎菲也非常积极向美国表达友好态度。

为了令美国相信自己交好的诚意,同年8月,卡扎菲对“洛克比空难”的遇害者拿出了8亿美元赔偿金。

卡扎菲的频频示好让美国开始“回心转意”,2006年,美国重新与利比亚建立外交关系。

但事实上,美国真的会与卡扎菲不计前嫌吗?

答案是:不会!

美国其实一直都在等待机会除掉卡扎菲,之所以愿意与利比亚恢复外交关系,只不过是迷惑卡扎菲的烟雾弹,令其放松警惕。

美国一直在暗中支持着利比亚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并且还断了卡扎菲的外援之路。

2011年,利比亚西边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以及东边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接连被美国中情局策划煽动的“颜色革命”推翻了。

下一个就是美国真正的目标:卡扎菲。

这一年西方情人节的第二天,在美国的手笔下,利比亚国内爆发了动乱。

2月22日,先前被卡扎菲得罪过的阿盟表示要暂时取消卡扎菲的参会资格。

随着这一消息发出,利比亚国内的暴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秩序,出现了“全国过渡委员会”。

新的政权组织的出现意味着离卡扎菲的倒台不远了。

差不多半个月后,美国联合法国、黎巴嫩、英国向联合国提出了制裁利比亚。

3月19日,美国向利比亚发动了战争,为利比亚的内乱添了一把大火。

在美国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了利比亚战争中,加速了卡扎菲的死亡。

10月20日,逃无可逃的卡扎菲被反对派军队逼进了一个下水道水泥管里。

在腰部和脑袋各中一枪后,不可一世的卡扎菲结束了生命,倒在了政治舞台上...

结语

邓小平之所以对旁人说无需理会卡扎菲,可能是因为邓小平同志早就透过现象看本质。

卡扎菲的结局不会圆满。

如果卡扎菲能够学会收敛,懂得尊重,充分有效的发挥好自身拥有的才华,相信邓小平同志对他的评价将会截然相反。

可惜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