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盈

你的位置: 顺盈 > 关于顺盈 >
关于顺盈
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专家:他不撤军就输了
发布日期:2024-08-25 01:52    点击次数:69

前言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在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能人异士,他们都是各方诸侯争夺的对象,在这其中留下历史痕迹最深的两位谋士应该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

当然两人也命中注定的对手,他们也代表两国展开过很多精彩的对决,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应该就是空城计了,但让后人不解的是司马懿当年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呢?其实当年司马懿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一、空城计

在刘备逝世后,复兴汉室的重任就到了诸葛亮的手中,也正是因为要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开始了多次北伐。其实纵观诸葛亮的这些北伐,最接近成功的就是第一次了。当时不仅是出其不意并且曹魏也正是动荡的时候。

遗憾的是第一次因为错用马谡,在马谡的手中丢了街亭导致全盘皆输。被逼无奈的诸葛亮只能被迫撤兵,但即使是当即就动身撤兵的诸葛亮还是被司马懿堵住了,若是诸葛亮手中的将士还有可战之力诸葛亮也不会担忧。

重点是当时诸葛亮的手中只有几千人马,并且这群人中还有大量的文臣,在战场上文臣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

反观司马懿,司马懿手中有整整十五万大军,这么多倍的差距,让当时蜀汉军队中很多人都开始惊慌失措,甚至有的人已经产生了不战而降的想法。诸葛亮在此时却巧妙地用了一手空城计,不仅是安定了军心,更是骗过了司马懿。

并且诸葛亮手中的这几千人马其中一半都被诸葛亮安排去运粮了,军中真正剩下的人更少。诸葛亮命令将军中所有的旌旗都收起来,士兵们都原地不动,不允许外出、不允许大声喧哗、也不允许跑动,违抗军令者斩。

在确定了士兵们后,诸葛亮又让四名士兵将城门打开,并且在每个城门都放了士兵扮演的百姓让他们在城门口打扫卫生。自己则是带着两个小书童,坐在城楼上抚琴。当然这司马懿早在来之前也就已经预料到诸葛亮手中应该也没有多少军队了。

所以在听到派去打探的士兵说的话后,他也大吃一惊,于是决定自己去看看,到了城楼下一看果真是像士兵说的那样。

于是司马懿也当断就断,直接就下令退兵了,此时他的次子司马昭对此很是不解,询问会不会是诸葛亮的计谋,因为没有兵所以做出的戏。但是司马懿却摇头解释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城门大开,一定有计。

但其实细看诸葛亮的空城计就能够看出这其中还是有不少的漏洞的,首先就是如果诸葛亮真的是想要设陷阱,司马懿他就不应该装模装样而是应该装着不知道曹军的到来,这样才能够吸引曹军前往。

可是诸葛亮的行为却是完全不一样,他坐在城楼上就是明确地告诉司马懿城中有埋伏。

并且诸葛亮让人在城门口扫地,这些人是士兵扮演的百姓,若他们是真的百姓,即使是城中有埋伏,他们见到司马懿等人也不会无动于衷的,毕竟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但是这些百姓见到司马懿的时候却十分平静,就像是故意装的一样。

其实细看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别的不说当时司马懿要撤兵的时候他的二儿子就曾经说过。不如再去打探一下,但却被司马懿拒绝了,可以说就连司马昭都能看出这其中不对的地方,司马懿老谋深算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也知道,只不过他愿意配合诸葛亮演戏。

二、双赢

常言道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敌人,这句话用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身上也是同样是适用的,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生性谨慎,但他自己也很多疑,对于他的多疑诸葛亮也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这一计也是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并且就像是后世专家和学者所言的,司马懿要是不退兵他也就“输”了。

看看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司马懿的状态也就知道了,当时司马懿已经受到了曹叡的忌惮,被曹叡安排回家养老了,可以说若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北伐,不是因为曹魏军队的节节败退,司马懿也不会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这不也是曹魏军队不行了才让司马懿去救场的,别的不说单单看司马懿退兵能得到的东西,不仅能够重新回到朝廷,还能得到兵权。

按照司马懿的聪慧他又怎么不知道只要他派人去看一眼他就知道是真的埋伏还是假的,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愿意去尝试,他知道诸葛亮在虚张声势,但他依旧选择退兵。因为他的性命和诸葛亮的性命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只要诸葛亮不在了司马懿的地位和性命也就不保了,别看司马懿是三朝老臣,但他在朝堂上得罪的人也不少,也有不少人想将他拉下来,曹魏的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他有能力有战功,说皇帝不忌惮他也没有人会相信。

当年曹操在用司马懿的时候也说过一句话:能用就用不能有就杀。曹操早就看出来司马懿并非是一个纯粹的臣子,所以他必须要在曹魏有用处,这样皇帝才会放过他。其实此时的司马懿的位置和当年的韩信还有之后的吴三桂都是很相似的。

不过这司马懿可比那两人聪明多了,韩信杀了项羽和钟离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当年吴三桂对南明小皇帝痛下杀手他的下场又是什么?

三、本就多疑

说到司马懿的性格除了善谋外就是多疑了,其实司马懿和曹操两人还是很像的,两人都是同样的多疑,其中最能体现司马懿多疑的就是上文的“空城计”。

不过虽说他和曹操两人都多疑,但他的多疑和曹操还不一样,他的多疑是因为他的谨慎。对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一对老对手,两人也是也有相似的地方的——谨慎。诸葛亮的谨慎就不用说了,从他的战术和用人就能够看出。

当年诸葛亮始终不愿意采纳魏延的计谋正是因为他的谨慎,司马懿还对此评价诸葛亮多虑少决,其实他自己也不遑多让。

并且他的心中也是有着雄才大略的,要不是因为他的多疑和谨慎他也未必能得到那个位置。不看司马懿在处事上的问题他确实是能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治世之能臣。遗憾的是司马懿最后得到权力的手段太过于不堪让他在历史上饱受骂名。

结语

虽说这一仗因为司马懿的多疑最后让诸葛亮获胜,但是司马懿也得到了不少回报,若不是因为有诸葛亮这个对手,曹叡也未必会让他重新带兵,没有兵权的他之后成事也是很困难的。